城市夜晚景观由各类景观元素构成,如建筑、雕塑、桥梁、装置艺术、植物、喷泉、草坪等,这些元素形成相互关联关系。而景观照明则是利用光的叠加、流动、半透明、折射等特性,结合上述因素对白天空间进行二次设计,要求既能满足照明功能,又兼有艺术装饰和美化环境功能。
其中,植物是.常见的造景因素,几乎所有城市都可见到植物夜景照明。通过植物遮挡、灯槽隐藏、低位遮盖等方式将灯具隐藏起来,却让光能透出来,同时注意防眩光,既能实现“见光不见灯”效果,又能形成悬浮、剪影等特色的灯光效果,营造意境及其富有想象力的感官享受。
下面从植物与照明的关系,及兼顾功能性和装饰性的角度来谈谈景观植物照明。
光源光谱对植物的影响
植物在进化过程中形成了对环境的适应能力,夜景照明每天延长的3小时左右光照量,打破了植物原本对所处光气候区光照的适应性,造成了园林植物生理生化指标紊乱,影响其正常生长,甚至可能使其枯萎死亡。因此,在设置景观植物照明时,需要先了解光源光谱与植物生长的关系。
首先,不同园林植物景观由于其表面材质差异大及受照面角度不同,其光谱反射率也不尽相同。有研究指出,自然光照下植物反射光谱曲线比较相近,视觉观察其植物的夜间色彩更接近自然状态,是较为适合的对园林植物的夜景照明光源,如荧光灯、LED光源。光谱较为不连续光源时,反射光谱部分缺失,使园林植物夜间颜色偏离自然状态,或使植物色彩更偏向于光源本身的光源色,如高压钠灯、金卤灯等。因此,在夜景设计时需要谨慎选择。
其次,光谱是影响植物生长发育的诱导信号,调控着植物的光合作用。高压钠灯与金卤灯光谱是非连续光谱,仅为植物生长提供有限的有效能量,对植物生长影响较小;白光LED光谱能量分布能提供植物生长所需蓝光光谱及少量红光光谱,对植物生长影响较大。
总之,只有了解光线对植物的影响才能更好的指导夜间景观照明,避免滥用各种光源照射植物。
照明光源
景观照明光源包括气体放电灯、白炽灯和特殊光源等,在一般性灌木、乔木、草坪的植物照明中,选用光源的显色指数Ra>65,而针对花卉或特殊植物的照明,选用光源的显色指数Ra>80。
光源的光色在植物照明中显得尤为重要,同一植物在不同的光源照射下可能呈现不同的颜色外观与细节表现,给人的感受也完全不同。而利用色光照射植物也是采用较多的一种艺术照明方式。
白光能够较为自然细致地表现植物的自然色,使人感觉植物明确、清晰,尤其金属卤化物的白光照明能够体现植物的层次感。
一般由高压钠灯发出的黄光能够增加环境的温暖感,但是不宜用来照射绿色植物,因为它会使绿色植物表面看上去发灰、发黄,缺乏生机,对于需要突出色彩感觉的黄色植物则会有较好的效果。